发帖
评论
-
sunyu2rui 2009-12-18
台湾的重工业是以造船业为发展基础,你去查查看台湾的工业能力~!照你说的制定决定一切,那重工业他没理由不发达啊~!他应该啥都不大陆强啊~!? 嗨~不就一个发动机嘛~你记错就记错啦,没啥~! 你的理论很搞笑!~你去买东西还要注明有没有被篡改过~!?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需要一个过程,啥是平台?制度?创新不是你说创就创的,制度变了就能有创新?那日本咋不创创新创个载人飞船啊??
回复(0)
-
sunyu2rui 2009-12-18
在许多领域我们不是没有研发和生产,缺乏的是标准的制定权! 你去看看我介绍的节目再说
回复(0)
-
ayi8055 2009-12-18
按照楼主的价格,那么国产的利润也非常可观啊,毕竟制造成本等还是低
回复(0)
-
一斗挖天下 2009-12-18
支持国产,没有国人的支持就没有民族产业的兴旺~
回复(0)
-
标准22 2009-12-18
观念的改变最重要
回复(0)
-
shouhou 2009-12-17
支持国产 支持楼主 支持恒特 会做的更好
回复(0)
-
灬浪子灬 2009-12-17
支持中国制造
回复(0)
-
CAT320D 2009-12-17
这是我发现的论坛里最好的帖,和最好的跟帖,顶 顶 顶!!!!!!!!!!!!!
回复(0)
-
sunyu2rui 2009-12-15
我承认现在的国产和进口有差距,但中国的发展会缩小这种差距,甚至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台湾的IDF战斗机不是在美国的技术援助下研制出来了吗?可30年过去了,关键部件还是远从美国进口,还是存在缺陷,坠机频繁。 对比一下 国产的J-10 虽然历经几十年的艰难研制~但是所有部件都是国产(发动机刚刚国产)! 试飞没摔过! 不要总拿制度说事,制度是不健全,但改革就没有成效吗? 在这里我不与你争论了,没意思! 说说那个郎专家吧~ 只有批评没有解决方案的人是专家?我看就是只会耍嘴皮子的伪专家罢了!他的言论迎合某些狠世者罢了! 直接转帖啦~! 质疑郎咸平 昨天有很多人对我质疑郎咸平嗤之以鼻,敢问谁真正看过郎先生所有的著作呢? 撇开书不谈,单是郎咸平的《郎眼财经》栏目我至少看了百分之九十,真正经历了从震惊到解气,再到愤怒,最后到失望的过程。熟读才能精思,才能质疑。 如果您准备按照郎先生的逻辑来买房子,那我劝你就不必了,从04年(那时我还蛮崇拜他)到09年,整整五年,那传说中的最佳时机一直就没来临过。事实上冤枉的也不只我一个。不过这些讨要说法的声音已经随着“郎顾之争”郎的大胜而不了了之。 另一个问题是,据昨天有人发的音频帖子的说法(这个音频我也听过)。郎教授甚至不止一次大肆宣扬国企倒闭论。当然这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上溯到07年,郎咸平就已经开始告诫国企们如何过冬了。当08年的钟声缓缓敲响的时候,这个天大的他愿望却并没发生,事实上07年大部分国企没有像其所说的那样顷刻间灰飞湮灭。这样导致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郎教授选择了间断性沉默。 到了08年下半年,郎咸平分别在7月和11月于宝钢和常州(好像是)发表演讲,告诫大家“你们(指宝钢)还有半年时间可以上班。”“明年才是深冬。”私以为,连宝钢都倒闭了,那剩下的国企还不早就被揍的剩下半口气了? 可事实上呢,按照这个逻辑,截止到今天已经一年多了。宝钢不是早就该放假了嘛,难道那半年班上出了一年的效果。面对这样的结果,似乎郎教授终于失去了耐心,以稍微“乐观”一点的心态开始担心起G2(面对动不动就是倒闭或者完蛋,“担心”已经是够乐观的了)。至于之前所做出的预言,郎先生已经开始把他选择性的忘记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就算了,但最不能让人理解的就是,郎教授的观点基本都是典型的“只有批评没有解决方案”加上“雷声大雨点小”。这怎能不让人质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就是,如果我们打个比方,你是一个企业老总,你委托某人为你的公司指定企业规划方案。项目定了,钱也出了,力也下了。结果那个人不到二十天项目做好了,硬件—没有,软件包—没有,产业规划也没有,甚至连个文档都没有。最后给你一本书“谁谋杀了你的企业”。那么你会做何感想呢? 退一步讲,那也就算了,最最最关键的是,这本书的知识产权还不是你的,他拿回去印刷卖了。你火大不大呢。 再退一步讲,书卖了也就算了,如果这本书说的都是正确的那还好办。可万一里面出了纰漏怎么办?谁来担待,是否需要回炉修改修订? 当然郎先生一定不会考虑这点,因为在他的书中,他的那些登峰造极的预言早就被描述的犹如洲际导弹一般精准。至于那些偏离目标以至于“误伤”一大片的则被认为是少数派,强行忽略掉了罢了。 中国其实并不乏学术水平高,又有良心的经济学家(林?凡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不管是否政见一致,鲜有人愿意和郎先生站在一边。是独居道德高峰,还是千夫所指,是伪科学之我论,还是学术泰山之巅?我想这自有后人评说。而我只需要提出质疑就够了。 不过说句心里话,就做人这个方面而言,郎先生恐怕还不如“XXM”的星际小蜗牛,人家至少还道歉了。而郎教授一刚过了头就收不回来,在我视野中的五年每次都是“牛皮哄哄而来”,又悄无声息离去。当哗众取宠和危言耸听已经不再是独有的“灵丹妙药”的时候,他的“讲话不负责”的软肋就凸显无疑了。对于他我还能要求什么呢? 而至于郎先生嘛却可潇洒的忘了过去,一甩满头银发,红唇齿白之间,金银又入兜矣。 上面是写给文科生,读工科的看下面: 昨天有人质疑数据挖掘和纯经验。那么我来阐述一下什么是数据挖掘。 拿数据挖掘中一个典型一点的例子来说。比如,一个商场一天卖了一万条裤子,且买裤子的人里面有九千个买了衣服,那么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论断:买裤子的人很可能会买衣服。这个可能性是多少呢百分之九十(为了说明白要说地简单,懂行别喷我)。当然商场不肯能只卖裤子和衣服,还有许许多多的商品都可以挖掘出规则。这只是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发现这一类算法中的一类算法。在沃尔玛做过的朋友可能知道“啤酒和尿布”,这也是数据挖掘的结果,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很多企业所使用,与此类似,这只是两个项的,还有多个项的,比如面包=>花生+酱+牛奶,等等。数据的关键就是要多。 仅以我们所进行挖掘的上海市去年进出口散杂货的数据而言,数据集高达14G。 我现在想问一下,这样的数据挖掘方法科学呢还是纯经验科学呢? 好了,那么我开始对郎先生进行质疑。您是否能够使用您的纯经验来决定哪些(类)物品应该出口保护,哪些(类)该进口收税,哪些(类)收怎么样的税,怎么收?本人认为这在金融危机,外贸出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今天恐怕具有很大的意义把。 事实上我不但质疑郎先生做不到(恐怕把这么多数据看完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我还能“预计”郎先生的纯经验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那么到底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有用呢还是纯经验有用呢?大家自己去评说吧。 不过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本论坛的水友而言,哪种方法科学似乎不是最重要的。恰恰相反,课题所站的论点却是最重要的。说句直白一点的话,如果我使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挖掘出的规则是“中国经济崩溃了,完蛋了”,那么我想我一定会得到很多水友的支持,甚至有人会认为我是一个有良知的“学者”敢于说实话。而于此相反,郎先生如果使用其纯经验得出了“中国经济不错”这样的结论,却一定会使得他失去一大堆拥趸。您说是这样么? 我另外质疑的一点就是,郎先生为什么总是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这有两种可能,第一,的确是没得救了。第二,郎先生一出手就露馅了,因此可不敢漏真格的了。
回复(0)
-
uxlg21 2009-12-15
一切需时间
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