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网首页 铁甲论坛 景观陶器制作中胚体的特性

发帖

评论

景观陶器制作中胚体的特性

jgtq01 2014-11-12

2628 0

  陶器制作中的胚体因为需求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会影响着接下来的工艺步骤,今天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胚体的基本特征。
  要制成陶器首先要把坯体转变成需要的形状,再在窑内加热至高温,从而促成永久改变的反应,包括增加强度、硬化及固定形状。根据地区不同,陶艺家所使用的黏土性质也不同,这样常常有助制造出有本地特色的陶器。在黏土中混合其他矿物去达至特定目的亦是一种常见做法。例如在烧制后多孔性微高的坯体常会被用作制造土器或赤土陶器花盆。
  坯体的搓泥及晾干阶段
  在大部分塑形过程之前,在坯体内的空气需要首先移除。以上称为除气法,可以透过真空泵或以人手搓泥完成。搓泥可以有助平均分布坯体的水分。在坯体经过除气及搓泥后,它便以众多的技巧进行塑形。在塑形后经过晾干再作烧制。晾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皮革硬度"指的是坯体约有75-85% 干的阶段。修边及加上手柄通常会在半干湿的阶段发生。"骨干"则是指坯体达到一个水分接近或等于0的阶段。未经烧制的物件会被称为"生陶器"。
  在景观陶器的整个生产中,从胚体就可以大致看出之后的成品,所以对于胚体的要求也比较高,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特性才能更好的采用合适的方法去处理,在烧制的过程中也才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