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评论
生产行星变速箱的企业为啥不生产定轴变速箱呢
-
敢为天下先。 2018-03-11
他们是技术跟加工工艺达不到定轴的要求吧
回复(0)
-
敢为天下先。 2018-03-11
解析的很专业,很有道理。请问你是干吗的
回复(0)
-
gaiyousi 2012-02-28
机械方面我懂得很少了。 对很多厂家来说,行星箱的应用更简单。对装载机生产企业来说,他们更注意的是动力传动系的匹配程度。现在油那么贵,动力系统可是直接决定油耗的关键因素。
回复(0)
-
gaiyousi 2012-02-28
这已经是个社会问题了,但愿你的想法能让那些搞决策的人看到。
回复(0)
-
JCB4CX 2012-02-28
我认为行星变速箱比定轴变速箱更复杂。
回复(0)
-
敢为天下先。 2012-02-28
你解析的很透彻呵呵,但我也有点想法。不投入谈何发展,难道要用六十年代的老技术一直沿用几个世纪吗?越不投入研发企业越会被淘汰。没有创新的企业终究是要倒闭的。生存困难只有加大投入创新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啊
回复(0)
-
gaiyousi 2012-02-28
技术和工艺说到底也是要拿钱堆出来的,人才储备、测试设备、生产设备,哪一样不是流水一样的银子花出去。不是说有资金投入就肯定会有产出,但不投入资金就肯定不会有产出。 在定轴箱还没得到普遍市场认同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不会盲目投入的。 我就是个打工的,只不过跟各种生产厂商接触的比较多,了解过一些情况而已。其实这种技术投入和产能的矛盾不光存在于工程机械行业,在中国各个技术相关的行业都是如此。 能够投入资源进行新型技术设备开发的无非就是以下几种: 1、国家支持的科研机构研究院,但他们的实际开发能力受体制影响,效率不高。别的行业如电科院、铁科院这种都是典型。 2、大型跨国外企。他们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可以不用过多考虑市场端的压力,甚至可以赔钱赚吆喝。从卡特在山工的布局就能看出这种趋向。 3、占有足够市场份额的大型国企。最典型的代表是柳工。暂时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自然会去寻求发展。 说到底,就是一个市场利益的问题,谁可以暂时放弃部分市场利益,谁才有可能去推行实施新技术。 国内的一些变速箱生产厂家不是没有试验过定轴箱和电控箱,但实际效果很不乐观。这就是投入资源过少,厂家完全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侥幸心理在搞新机型,当然会被市场淘汰。 在现在工程机械市场如此惨淡,大部分企业都在求生存而不是求发展的时候,不成熟的技术当然难以投入应用。
回复(0)
-
gaiyousi 2012-02-27
生产要看批量了,小规模试制稍微大点的变速箱生产厂甚至有些搞部件自制的装载机生产厂家都有能力。 找些老技工加上技术人员,配件从外面买,装配仔细一些,都很容易装出来。 定轴箱不是什么核心高科技,原理在教科书上都能找到,装出来容易装好了难。定轴箱的结构更加复杂,工艺精度更难以掌握。 这种试制,从成本、性价比上都难以控制。搞搞试验可以,投入量产的话:考虑进货渠道、采购压力、工装工艺、质量管控、整机测试、不良率控制……开发和量产完全是两个概念,流水线式的生产更需要考虑普通工人的装配能力和素质。何况现在是工程机械市场的惨淡年份,又有哪个厂愿意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去搞这些没多大市场认同度的产品。搞一条生产线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投入,谁家也不是开印钞厂的。 除非如山工这样全系列推行定轴箱,用每年上万台的产量顶住;或者如ZF这样早有国外的成熟技术支撑,别的情况下,这种大量量产定轴箱的方案都很难被厂家的领导层接受。
回复(0)
-
敢为天下先。 2012-02-27
那他们有能力生产吗???????????
回复(0)
-
gaiyousi 2012-02-27
我觉得是市场决定的,定轴箱和行星箱各有特点,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 而且工程机械市场一向是看重易于维修的。就像某些品牌的机器机型,就算机型落后价格偏高,但仍然有市场销量,就是因为易修易换好找配件。 生产行星箱,投入研发产能后很难得到大批市场回馈,现在是市场经济,要这些企业下决心投入还是很难的。
回复(0)
已展示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