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和品质才能铸就品牌
于是
2024-12-31
4998
2
近些年国产机械发展势头迅猛,特别加入WTO以后,国内机械厂家大量购买进口配件回国组装,可以说百家争鸣,进口设备由于国内有了替代产品,价格也是一降再降,有一句话非常适合现在这种状况(你可以不买国产,但是我你一定要感谢国产)。
但买过国产设备的用户(特别是早期用户),现在大多数的想法都会说,要是价钱差的不多还是买进口吧……
这是为什么呢,和进口一样的发动机,一样的变速箱,一样的桥,进口的液压配套。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呢?
品控,匹配,细节,人性化等等,我们和进口还有很大差距。
临近的吊车,出现了重大的机损事故,出现这种事故不能单单说是厂家的问题。
这种机损事故更多的还是保养维修不到位,驾驶员自检不到位造成的。(但是厂家的钢材和和焊接不敢恭维)
今天我检查了一下我们单位的吊车,看完了真的觉得和垃圾没啥区别,虽然这车价值200多万,和进口品牌一样的配置。
沃尔沃发动机,德纳的变速箱,凯斯勒的桥,派克的液压系统。就这配置那个单拿出来不是响当当。
但是我们组装在一起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动作不连贯,慢的和牛类似,油耗相对于进口品牌也要大很多。
可能大家觉得我埋汰人,下面大家看看焊接吧。
这是帮板加固的焊接,我就想问厂家你们没翻转机吗?如果要有就焊成这样?
再看看车底下的管路
我们可以采购国产机械,打破国外垄断技术壁垒。
但是你们是不是能长点脸,别拿用户当小白鼠呢?(国产任意厂家)
认识的都知道,我是维修出身,我负责的说,进口设备,只要零件代码你报的对,发来的配件不可能错。
但是国产呢?再不说设计,就原厂配套你能不能整几个固定的供应商,你把产品推向市场,配件杂乱不堪,按照你们给的零件代码,我就请问(国产任意厂家)你们能配明白配件吗?
拿油缸油封来说,同年限,同型号的机型,按照你们原厂的零件代码,拿来的油封不下4种(还是国内大厂)小作坊敢不敢向你们这样做?
你们出新产品推向市场,几年之后找你们买配件都没有,何况市场上……请问(国内任意厂商)
国家有法律的,产品退出市场,零配件也要供应多少年的……
拿用户当小白鼠,耽误时间你们补偿吗?
喷也喷了,骂也骂了,但是就像对待子女似的,还是希望他们好(国产)
但是你们也不能像不孝之孙似的,拿你爹当羊使劲薅羊毛。
做产品,不是今天卖了明天拉到,要看的长远,把设计细节做好。
就图片的正面吊来说,除了林德静液压,还有国内新产品电动。
所有的几乎都是一样的配置,为什么卡尔玛(芬兰)动作,油耗,还有质量要比你们好很多,就是细节设计,匹配度。
说实在的也没比你们国产贵哪去,都长点心,眼光放长一些,做真正属于自己特色的产品……
-
小票友—kenki FAN
2024-12-31
其实也简单,中国市场的特点就是过度关注一次性购入成本,所以垃圾也有人买,哪怕价格差别在很多人看来并没有很大。假如明天开始,所有人都只买质量靠谱的合资进口,拒绝劣质产品,那最迟大后天国产就会提高质量。
-
小票友—kenki FAN
2024-12-31
已展示全部评论
光是配置复杂化这一点就已经给售后服务很大打击了,生产成本也会跟着上升。油缸什么的先不说,一个型号的机器在不长的生产周期内居然前前后后有几种不同的大件配置(发动机和液压系统经常说变就变),这是外国品牌无法想象的,同时也表明国产品牌在把产品投放到市场之前根本就没有进行充分的测试论证。之前我也注意到,国产品牌对“通用化”的关注度一直都很低,所以在这方面的差距显得尤为突出。所有的降本方案都只停留在最简单的偷工减料上,根本没有想过如何优化生产管理,至于后市场那更是一点概念都没有。那我只能说,国产品牌内部各部门的沟通效率也是极为低下的。这些软实力真的被人家遥遥领先了。
回复
购车成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专注度。 厂家太看重成本控制,而忽略了配套厂商,和代理商的专业合作性。 这样就像一条腿走路,怎么都是别扭。 配套厂商左换右换,导致配件型号,质量不统一。 代理商全靠厂商输血活着,后市场把控不住,对产品问题反馈等不专业。 很多很多问题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