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市场会怎样“做”下去?
一尘
2021-03-25
5986
7
挖掘机与鳄鱼(六)市场篇
——从头越!
当某行业大多数产品(甚至全部产品),主要由少数几个厂商提供,且这些厂商都拥有相当大市占率。基本可称为寡头市场。
拥有雄厚金融“资本”,低“价格、首付、门槛”,高”折让、补贴、返利”,吞并或击垮竞争对手(或传统行业)。获得上下游定价权。
当大多数人已习惯使用(或只能选择)其产品(服务)时;寡头间,或独立或勾连,对价格和产量施加影响。上下游都将为其打工。
幸好,涨价之声曲高和寡,应者了了。
挖掘机市场会怎样“做”下去?
引玉之砖:
一、终端用户
从”作坊”到”企业”。
1、 现况:
①、属性。
现阶段,大部分挖掘机终端用户,都属于“作坊经济”。只是比传统“作坊”,形态上是移动的、生产力高出若干倍。但本人认为还是“作坊经济”。
②、特征。
与作坊经济的生产周期不稳定,投资周转率低,生产力瓶颈制约等等,如出一辙。再加低价竞争、结算困难、垫资拖欠等,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的”现代作坊”特征。
③、宿命。
”工厂取代作坊”。解决挖掘机机主找活、洽谈、管理,维护、施工、结算,甚至顶班机手,无法同时兼顾的弊端。有效避免作业断续、设备闲置;信息不足、结算无奈的困局。降低平均成本、提高效率效益。
2、预期:
①、自用。
挖掘机为自有矿场、工地、工程所需。
②、家用。
特别是小微挖,不靠其养家。自家前庭后院,手痒时挖坑种树、挖坑养鱼;亲朋好友,挖沟平路、建房拆房,无你不行。
③、挂靠。
附近县市,如已有中大型工程机械租赁公司,主动挂靠;纳入统一管理、结算、作业,机主参与其中部分工作内容。老板变入伙,竞争对手变同事,很难?两三年后,也许更难。
④、联合。
市、县、镇,微信、抖音、铁甲网,同学、亲朋、同行;联合组建租赁公司,企业化管理。既可集中对接中大型工程,也可分散施工、统一调度;专人对外接洽、签约,具有一定议价主动权和优势。老大变股东,竞争对手变伙伴,很难?两三年后,也许更难。
⑤、特色。
严控施工质量、服务质量,树立口碑;牢固甲方客情关系。低价不做、低质不做、拖欠不做。筛选和培养目标客户,即优质的甲方资源。
⑥、中长期合作。
公路养护、园林园艺、茶园果林,石场、矿场、河道等;中长期合作方,合营、租赁、包销。特别是包销,更具竞争力。
⑦、转行。
市场上二手机价格上涨时,卖掉。
……
3、取舍:
如果没有”水漫灌顶”的政策红利滋养,也没有较大的天灾人祸干扰,又不是自有矿场、工地、工程所需;选择带机挂靠,或组建、参股租赁公司,应该会走得更长远。
挖机、机手、施工作业等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企业化经营。工程机械租赁公司,或将成为产业链的终端主体。
本人在《挖掘机与鳄鱼》系列小文中已提出:挖掘机行业平均社会成本透明度,已经越来越高。
优点是,代理商进货便宜了,用户买机便宜了,施工方租赁便宜了;产业链上下游都得益。
缺点是,各环节成本越透明,越需挤压成本,输血供给上下游;否则你就出局。除非上下游都离不开你。
这是市场规律,也是人性。
到了终端,也需要管理、规模、特色,才能出效益;这也出不了效益,就真的要洗牌了。
二、代理商:
尴尬的存在感与功能淡化趋势。
1、现况:
①、经度。
销售台量与销售质量、市场指标与财务指标、风控管理与客情关系等——跷跷板上找平衡。
②、纬度。
整机厂与用户的纽带;三明治的夹心;风箱里的……
③、“平均首付比例“。
建议同行纳入参考指标,甚至考核指标;本人10年前用过。属市场竞争力指标;债权风险逆向指标。没有参考资料可借鉴。代理商与客户需求妥协的结果。
④、低价竞争。
市占率之“战”将延长”价格战”进程。领先优势品牌,难再突破;已得市占率优势又不愿轻易失去。市占率“运动战”将演变为市占率阵地“攻防战”。依然伴随低价、低首付,侧重点是竞争品牌的老客户。
⑤、价格波动。
整机厂内部矛盾体现与市场试探;代理商与整机厂内部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今后一段时间,价格波动可能不再是偶发事件。
⑥、返利政策。
代理商于整机厂的重要性;同品牌代理商综合实力对比的结果。于整机厂可有可无的代理商,不如早日”改弦易辙”。以免债权靠运气,返利看脸色。
⑦、厂商关系。
市场主流品牌,若“走出去”外部受阻,“沉下来”内部受阻;“限产量”无法达成共识。市场指标与经济指标之间顾此失彼。政策由上至下的无序,分配由下往上的裹挟。人性都会吃亏长智。
⑧、老板心态。
“纸面富贵”的攀比膨胀,变为“纸面富贵”的自我安慰。老客户、老员工、老品牌情感价值上升。“祈祷”客户施工、结算、还款正常,不会发生大面积坏账损失,或大型机的坏账损失。
⑨、薪酬待遇。
较社会平均水平的优势减弱。市场较长时间增长后,远期利益取向减弱,短期利益愿望上升。员工的薪酬待遇诉求可能显现;尤其是资源型精英。建议加重对销售质量的考核分配。
⑩、人力资源。
新人培养成本提高,培养周期延长;入行热情度降低,从业人员流动性增大。目前应稳核心团队,轻储备、重精简;部门能合则合,按销售额定编定岗。
2、预期:
若前文关于终端市场的推演成立,“传统代理商”将会是”尴尬”的存在。
①、网商与网销店(团队)的崛起。
7×24人工智能服务、个性定制改装、预约线下服务;品牌历史文化代入,各种工况视频赏析,模拟操作VR体验。线上询价、线下跟单,线上签约、线下交付;如伴随产品升级,则可远程遥控试机、人机互动匹配、即时数据分析等。
②、网商平台与网销店的分类。
各品牌自己的网商平台、网销团队、移动终端APP;也有第三方工程机械专业网站,共享平台及其APP。向整机厂提供广告位置、虚拟店铺、后台链接。收取广告费、租赁费、交易佣金 ;获取团购折让、网商代理、信息流量佣金等。
③、提货点与售后服务商的功能。
规模工程机械租赁公司(集团)的崛起,挤压挖掘机散户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挤压代理商的生存空间。规模租赁公司将与整机厂直接交易、融资、定制。代理商负责接货、检测、交货;并完成售后服务。获取售后服务佣金、技术检测佣金、配件销售利润等。
④、线下实体店与形象店的定位。
90后、00后新一代入市,不仅对功能、外型、配置的需求会趋于多样性、个性化、差异化;且购买习惯、选择取向、体验方式,也会随科技发展进行革命性升级。实体店(形象店)满足一部分社交型和谨慎型性格客户的选购机需求。完成品牌历史文化展示与推广。召集客户联谊会收集反馈信息、维护客情;提供线下社交平台。
⑤、”一商多厂”与”工程机械市场”的融合。
以目前一般代理、甚至独家代理模式,实际收益渐薄。代理商同时代理多品牌(一般不会是竞争品牌,整机厂会规避代理商”跷跷板”式引导客户),自建或租用一定规模的场地,形成”一商多厂”规模专业市场的代理模式。引进横向件、配套件、关联产品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入驻。
⑥、“一地多商”与“加盟店坐商”的补充。
整机厂可能细化到市、县、区,重点区域市场甚至”一地多商”。类似于目前”二级代理商”和汽车代理商,由整机厂直接授权,整机厂二级机构与其对接。以原有资源、客情关系,店面接洽业务为补充的坐商模式。
⑦、代理商与”厂家代表”的关系。
”厂家代表”作为整机厂的系统末端,其重要性可能将达”历史高点”。网销店、网商平台所提炼的需求信息,大部分会汇集到”厂家代表”。其信息”分配权”、业务督导权、样机管理权,将成为代理商“新资源”,也将成为“行业新贵”。
⑧、代理商与“大客户”的竞争。
规模租赁公司、规模基建公司等,自带持续需求的大客户,会被发展为“代理商”。传统代理商为了减少坏账损失,也会将债权机出租、参与终端市场作业。传统代理商与”大客户”交叉竞争。
⑨、销售台量与销售质量的矛盾。
交叉竞争,角色重叠。”以人为本”的基础原理被市场重新重视。整机厂和代理商,对销售质量、服务质量、债权质量的要求,达成相对统一。质量(财务)指标和数量(市场)指标的平衡兼顾,重新回归为对市场行为的主要评判标准。
⑩、员工性别比例与人力资源的改变。
营销方式的改变,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从业人员性别比趋向协调,既加大岗位竞争,又有利于吸引人才。这一改变将同样传递到终端市场。代理商的”和尚店”、”夫妻店”等现象继续得到改善。
3、取舍:
具备条件的代理商,以“一商多厂”与”工程机械市场”相融合的定位,较为有利。以”形象店”为中心,市场功能齐备形成小系统。工程机械贸易服务参与外循环,跨界业务为补充。收益多元、博弈主场、进退有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写到此处,很沉重、很压抑。这也是“人工替代”。若真如此实现”升级”,工程机械行业将明显”人口过剩”。但其程度和影响,应远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甚至低于”F产中介”。
三、整机厂:
“走出去”与”沉下来”;“合起来”与“退出去”;“限产量”与“占细分”。
1、现况:
①、产业集中。
产业高度集中已成事实。不以技术品质竞争为支撑的市场推升,是以外部“大体系”的无序为代价的“小体系”的有序。看上去一部分人的进取,实际上是为他们自己的有序、而不断让“大环境”混乱的自私自利。
良师诤友垂阅至此,敬请斧正。如有同感,请抬贵手传递正能量。
②、行业规模。
全国规模整机厂近20家,规划设计产能约40万台,为目前年销量的约200%。全行业规模代理商、经销商超过1000家。工程机械关联企业7000至10000家。
③、市占率前三甲。
前三甲市占率之和达50%以上;第二、第三名之和,与第一名基本持平。如无重大突发事件,市占率前三甲在近期排名不会有变。但其结构或许会有不小变化,亚军不会甘于”屈居”。
④、马太效应。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但与其他行业评估报告观点不同的是,本人认为市占率虽有其”惯性逻辑”,更有其”瓶颈效应”。量变引起质变绝不是加减法。(上去可能是爬,下来也许是滚。)
⑤、量增质减。
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升,以减配降价妥协市场短期取向。缺乏销售质量的营销推广、缺乏附加值的高效生产,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同样是以造成”大环境”的混乱、无序为代价的,”小体系”的有序、进取。
⑥、技术代差。
”唯市占率”营销时代,一味追求成本和性价比,加大与国际市场的”技术代差”。其实就是与国际品牌海外产品的技术代差,包括环保技术;只是何时又会”降维打击”,应用于中国市场而已。
⑦、唯”市占率”。
整机厂主导”市占率”争霸赛乐此不疲,”低首付”的”后市场”继续放飞自我。等到退潮时,几家欢乐几家愁,还有几家在”那里头”。
⑧、”价格战”。
整机厂导演的”价格战”持之以恒,意味着自主品牌自动放弃中高端市场;甚至放弃”主动”升级。继续协助中高端品牌夯实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利润(溢价)空间。
⑨、”低首付”。
整机厂以”金融资本”为后盾,”融资产品”为先锋,带着”价格战”和”低首付”这对哼哈二将,展开”市占率”争霸赛。继续推动挖掘机市场的成本导向、性价比导向。塑造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坚实的金字塔。
……
2、预期:
国际市场的大循环,因疫情受阻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小循环”想独善其身、甚至一枝独秀也是不可能的。如不先于外部市场恢复有序,待海外抗疫好转,国际市场复产,还有新挑战需面对。
①、”限产量”。
全行业暂时”限产量”、降产量,对内稳定供需关系、进而稳定市场价格;规范行业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行为,提高完善产品品质。对外适减原材料进口,遏制国际市场以涨价”打劫”我们抗疫成果的企图。
②、”防投机”。
随着客观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高速增长态势难以长久持续。还是《挖掘机与鳄鱼》的老调重弹:增长态势发生改变,小心短期行为对市场的冲击破坏作用。比如库存、投资、资产的“集中变现”等,造成行业资本的快速缩水贬值,以致打击全产业链的市场信心。
③、“走出去”。
国内市场高速增长了5年,需求端增长呈放缓趋势时,须全力”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抵消供应端的部分增长惯性。若把生存比作“被动竞争”、把发展比作“主动竞争”,“走出去”就是主动竞争。我们的成本优势,在海外注重性价比的市场,还有发展空间。
④、“沉下来”。
有研发升级能力的品牌,”沉下来”向高品质、智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并设法引导终端市场投资取向。否则,可能会由国际知名品牌的”全球同步技术”、”加强型产品”,来引领升级换代,继续扩大产品力差距。
⑤、“占细分”。
微挖之王、轮挖之王、船挖之王等,细分市场的填补空缺还很大。市占率不占优的品牌,考虑暂时放弃“大而全”;“沉下来”扬长避短“,争取以特色通用型及非通用型产品”占细分”市场优势。
⑥、“合起来”。
行业内联合,也与行业外联合。资本与技术联合,技术与品牌联合,品牌与资本联合。取长补短,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国际品牌被买来卖去的多了去了。
⑦、“退出去”。
没有资本实力、没有研发能力、没有并购价值的落后产能;及时退出、变现提现。
⑧、”营销课”。
国际品牌以”全球同步技术”、”加强型产品”,引领升级换代,巩固中高端市场。以”普通机型”、减配机型,积极参与并加剧”价格战”。采用”双品牌”或”平行产品线”等高低搭配的品牌战略,将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摁在中低端市场价格战的泥潭,持续保持其在中高端市场的绝对优势。
⑨、”落后挨打”。
参考其他行业,当外部环境恶化,率先断崖式下跌、等到最后才能爬起来的行业(企业),都是其产品多年保残守缺的。包括工艺品质、技术质量、功能结构,甚至外型等。
3、取舍:
本人坚持《挖掘机与鳄鱼》系列小文中阐述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实力的“走出去”尽力开拓海外市场;暂欠能力的“沉下来”研发升级,提升产品力“占细分”市场;行业内联合、与行业外联合,“合起来”优化资源结构;没潜力的寻求并购,或“退出去”。全行业“限产量”,提质量,优服务。以迎新挑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结语:
近期,有不少拟购机客户,因开工延期等,选择暂缓购机。避免了行业资产闲置,也熬过了“涨价迷茫期“。
每多储备一份理性需求,对行业,增加一份后续动力、规避一份债权风险;对市场,积累一份需方资源、减少一份不良资产。
期待富有历史责任感的工程机械品牌勿失良机,引领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破茧成蝶,发展成为全球工程机械技术制造中心!
工厂直销、打通渠道、取消中间环节,人工替代、人工智能、数字自控等;每个行业高速发展后的转型升级,都会“从业人口饱和过剩”。
怎样预先做好“健身减肥”和”能量转换”,从容面对”从业人口饱和“与“相对过剩”呢?
期待与您一起讨论。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一尘
2021/3/25 随感
作者注: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讨论,恳请斧正!如需转载转发,恭请使用全文。谢谢!
V_X: d w h 9348 94182
1857709_4101
-
手机用户-bjBZ
2021-03-30
看不懂是主流,但是需要这样的分析,就像医生一样,他说的我们听不懂,但是也是他们维护了我们的身体防线
-
挖机黄面尊者783
2021-03-26
您这个系列的文章我都有拜读,非常有深度[表情]。您觉得国内品牌“沉”的下来吗?我感觉头部企业在限产量上也难以达成共识,供给过剩-价格战-透支需求,这个怪圈怎么破?
共5条评论>
-
挖掘机小票友
2021-03-26
话说回来大家看不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你在一篇帖子里讲太多了
-
挖掘机小票友
2021-03-26
楼主所言极是,无论是挖掘机制造还是使用方,都将迎来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国内挖掘机的“春秋”已尽,接下来该是“战国”了。还有就是国外品牌的战术确实将了我们一军,他们就是瞅准了我们缺少技术沉淀—搞高低配在近十年前就已经初见端倪(小松M0与N1),他们在国内外都如鱼得水。我们在国内还尚能一战,在发达国家搞宣传攻势无疑是自取其辱,感情牌毫无用武之地!就是因为技术储备不足!国外的分厂可以把配置搞上去,质量也可以艰难地提高,但核心技术呢?分厂可整不出来!
话说回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素材,草稿已经胸有成竹了。
-
铁甲 小丁
2021-03-25
-
艾C酱
2021-03-25
-
塞北一书生
2021-03-25
作者写的非常用心,挖掘机市场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市场,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未来进口合资品牌的市场会进一步压缩,但国产品牌还需要不断修炼内功,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已展示全部评论
幸会 市场上唱多挖掘机行业的文章太多了,难得看到您这边有如此冷静的分析文章。仅凭行业数据很难判断市场真实需求,我经常来论坛看看其他用户发的接地气的帖子
回复
整机厂限产量和代理商限价一样,基于契约精神的产物,您觉得当下现实吗?谁先守规矩谁吃亏。但。有时吃亏是福
回复
朋友好,十分荣幸!请问您是代理商吗?可以留意一下县份周边的自发租赁市场,持续观察闲置率。 不仅不能”沉下来”,还停不下来。内部优胜劣汰、大系统优胜劣汰。兔死狐悲时会有主动或被动沉下来做工匠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