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网首页 铁甲论坛 哈默博士在平朔(4)

发帖

评论

哈默博士在平朔(4)

塞北一书生 2019-12-08

3506 6

原创: 黄树芳  矿用轮胎课题组  
 下午三点半,哈默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亚洲华尔街日报记者普天曼问:“在这个项目里你们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当代,时间在超强的缩短,空间在奇迹般扩大,日夜漫漫,千古兴衰,眨眼间,第一流的开采设备从世界各发达国家运到了这片幽古山川。大型煤矿,两年建成;中外合作管理,工人严格培训,报话机指挥,计算机储存;电传随时通往国外,飞机直通京都……这样一个高效益快节奏的大型企业,被两千多年形成还没来得及彻底更新的传统意识和三十多年形成还没来得及深入改革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包围着限制着;同时又被世界瞬息万变的信息和星移斗转的市场牵涉着,左右着,困难何止成千上万!作为一个平朔人,对此我倍有感触,而且倍加担心一一担心这个企业的前程和命运。

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刻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吸引住了,急切地等待着哈默的回答一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他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关系着这个企业的前途。

哈默轻轻地呷了口可乐,他从现场回来仍然没有休息,仍然坐得很直,目光炯炯有神,对问题反映敏捷。

他说:“我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煤价下跌。不过,我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煤价和世界油价是相关的。目前油价很低,对这些问题用长远眼光看,美国的石油储量不到七年恐怕就用完了。之后,美国的石油几乎全部要用进口......当油价因供求关系而上涨的时候,煤价也就跟着上去了。”

煤价下跌的问题从谈判一开始就遇到了。谈判开始世界煤价是吨煤五十多个美元,后来跌到四十多美元,到签定合同的时候则跌到了三十美元,可以说,这个项目谈判和建设的过程,也是煤价大幅度下跌的过程——这给谈判和合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今天,当记者提出这个项目最大困难的时候,哈默仍然回答煤价下跌问题——这是在总结过去,又是回答现在,同时还是在预见未来。不管是过去的困难,现在的困难,还是未来的困难,哈默统统用哲学的观点,经济规律和宏观视野剖析了,权衡了,决策了......也许,这正是合作的保证,项目的生命,事业的希望......

从杜鲁门到尼克松美国历任总统期间一直担任经济顾问的雅各比教授曾经对哈默进行过一番研究。他认为哈默有一种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就是他的事业心。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位象他那样热情奔放,视野广阔的人......”

现在,哈默的视野,哈默的事业,哈默的热情都无疑和平朔露天煤矿这个项目联系在一起了,而且是在煤价大幅度下跌和面临一些其他困难的情况下联系在一起的。

“二十年代,您同列宁领导的苏联合作,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您同中国合作,出于何种考虑?”这是山西电视台记者的提同。

“首先,我要说的是因为我觉得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哈默的回答很明确,很坚定。

“世界的未来在中国。”当哈默这样回答的时候,我的眼睛似乎也亮起来了。

自从平朔这个项目动工以来,确切一点儿说是双方谈判以来,中国一批又一批职员,一批又一批的矿工走向世界,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外语,学习技术,学习管理......学习之勤奋,攀登之毅力,钻研之刻苦真是恰似当年哈默在苏联每天背诵一百个俄语单词那股决心和劲头。于是这片古老而荒僻的山区立刻萌发出新的生机,高山被铲平,大地被翻修,贫瘠被埋葬,富有被掘出一一这里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

哈默曾经写道:“在我来到中国的几次访问中,我有幸认识了你们的许多同胞,不知不觉地对他们感到钦佩。他们自愿辛勤劳动,他们求知欲很强,近来对学习英语尤感兴趣......”

“世界的未来在中国。”哈默正是看到这一点,凝视着这一点,追逐着这一点。市场上的煤价下跌,具体工作中的意见分岐,都阻挡不了哈默对未来执著的追求......

今天,哈默从早七点半离开钓鱼台国宾馆,曾四次乘汽车,三次乘飞机,还听情况通报,参观现场,答记者问整整忙活了十二个小时而没有休息片刻。最后,还是时间限制了他一一明天他将有新的日程,而且仍然安排得这么紧,所以当星月满天的时候,他离开了平朔。在这样一天高度紧张的工作气氛中,会有人想到他的年龄吗?岁月在事业中疾驰着,但事业可以超过生命。
 
1988年1月   

   原载于《难以泯灭的信念》一书
图片
全部评论

已展示全部评论

为你推荐